◎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福柯称这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这可以从“成熟之作”和“领衔之作”这双重意义来理解,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福柯本人对这部著作的重视。
这里仅对几个术语的译名做一简单的说明。
1.本书的法文书名是Surveilleretpunir,直译过来是《监视与惩罚》。但是福柯本人建议英译本将书名改为Disci-plineandPunish。这是因为discipline是本书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福柯创用的一个新术语。在西文中,这个词既可以作名词使用,也可以作动词使用;它具有纪律、教育、训练、校正、训戒等多种释义,还有“学科”的释义。福柯正是利用这个词的多词性和多义性,赋予它新的含义,用以指近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既是权力干预、训练和监视肉体的技术,又是制造知识的手段。福柯认为,规范化是这种技术的核心特征。福柯对书名的改动,显然是为了突出这一术语。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谈到福柯的文章或译文中关于这个术语有各种各样的译法,有的译为“纪律”,但也有的译为“戒律”或“训戒”。根据对本书的理解,尤其是考虑到福柯把“规范化”看作是现代社会权力技术的核心,也为了便于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化,我们杜撰了“规训”这一译名,意为“规范化训练”。书名也采用英译本的书名,译为《规训与惩罚》。在正文中,这个词作为名词时如果是单数,则一般译为“规训”,如果是复数则一般译为“纪律”;作为形容词一般译为“规训(的)”。
2.本书所考察的惩罚权力的历史包括三个阶段:中世纪末和“旧制度”时期作为王权武器的酷刑;古典时期人道主义改革者的梦想;体现了现代规训权力技术的监狱和规范化监督。这里所谓的“古典时期”(法文:I’ageclassique;英文:classicalperiod),不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古代,而是指近代绝对君主制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大体上与西方文学史上所说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一致。本书中这一术语的用法与福柯其他著作中的用法也是一致的。
3.关于古典时期的惩罚权力,书中概括为“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这里的“表象”(representati0n)一词在书中有的场合根据上下文译为“观念”或“再现”。表象或再现是福柯用以描述古典时期“权力—知识”综合体的一个重要术语。这种观点是与他在1966年发表的《词与物》(英译版《事物的秩序》)一脉相承的。在《词与物》中,福柯考察了近代西方的“知识型”(episteme)的替嬗。其中,他认为17—18世纪古典时期知识型的特点是,词并不直接表示物,而是一种符号,而符号只是对其他符号的“再现”。词组成了享有特权的符号系统。人们用词的秩序来再现(表现)物的秩序。
4.本书第4部分在分析现代刑罚制度时,认为现代规训技术制造出一种“过失犯”(delinquent)。本书中所谓的“过失犯”,据我们的理解,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犯罪动机的违法者,而是指因恶劣环境或性格缺陷而有犯罪倾向的人,也指屡教不改的习惯性犯罪者。相关的一个描述性状的法文名词deliquence(英文:delinquency),在本书中有的地方译为“过失性状”,是指犯罪倾向;一般译为“过失犯罪”,是指习惯性犯罪。
5.“规范”(法文:n0rme;英文:norm)及其派生的形容词(normal)、动词(法文:normaliser;英文:normalize)和动名词(法文:normalisation;英文:n0rmalization)等是本书中的一组重要术语。其动词和动名词又可译为正常化,但为了保持词面上的连贯,本书一般都译为“规范化”。关于福柯在“规范”问题上的观点还可参见他的《临床医学的诞生》(1963年)。在那部著作中,福柯在分析医学与健康和“正常”(法文:normalite;英文:normality)的关系时认为,直至18世纪末为止,医学和健康的关系要大于它和“正常”的关系,而19世纪的医学对“正常”的考虑要重于健康。
某些术语的译名是我们的尝试,是否合适,还有待读者的批评。本书的译稿在前些年就已译竣,并于1992年在台湾出版。此次交由三联书店出版,我们又做了全面的校订,但恐仍有不当之处,亦请识者指正。
隐藏内容
隐藏资源
登陆后查看此资源立即登陆
版权声明:本文为 “SM瞳影新游记——国际站”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当下这个时代,关于拷问的艺术性讨论层出不穷。拷问,或称为调教,是一种极具主观性的艺术形式,其过程不依赖任何既定剧本,而是一种即兴的表现艺术。在这场艺术的表达中,每一个不同性格的受拷者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故事线。举例来说,那些宁死不屈的与那些畏惧权威的受拷者,他们在面对同样的惩罚时表现出的反应极其不同,这种差异进一步影响了拷问的整个过程。通过淙垚个人经验和广泛的文献及影视作品研究,本文旨在分享这一主题。在此,拷问者与受拷者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们将其活动称为“拷问游戏”,以区分于真实的拷问。拷
本地解锁:本段剩余信息还未解锁 会员下方五折通过瞳币点击解锁本站vip签到瞳币是注册用户的五倍解锁通过瞳币获取
慾望我們喜歡一個人,想要去得到、佔有和控制,這是我們的慾望!我們要清楚的感知到我們自己的慾望,而且要表達我們的慾望。比如你想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會去問對方在幹嘛。但是一句在幹嘛是沒有溫度的,冷冰冰的文字,裏面沒有表達任何情感!如果把“在幹嘛”換成“我想你了”則變的有溫度,有情感和慾望的表達!把委婉的話轉換爲直接表達,例如:把“有空出來看電影”換成“我想見你”。把“每天找對方聊天“換成“我蠻喜歡你的”這種慾望的表達定是帶有攻擊性和壓迫性的。所以要結合恐懼一起表達!隐藏视频教学内容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